他,非科班出身,却能在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被《新快报》录用。4月18日晚,《新快报》采访中心时政部记者罗汉章应邀来到永利官网传媒训练营,为永利官网新闻爱好者讲述了自己的新闻奋斗史。“做记者这个目标,为我的大学打了一剂‘鸡血’,使我不知疲倦的奔跑,建起自律体系。”
勤奋自学成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罗汉章 (刘阳 摄)
“如果没想好走什么路,就先把现在的路走好”
罗汉章以自己的大学故事为讲座拉开了序幕。初进大学,他被调剂到并非自己志向的社会工作专业。就在他深感迷茫之际,老师对他说:“如果没想好走什么路,就先把现在的路走好”。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般让罗汉章迅速走出了迷茫,他开始认真学习自己原本不喜欢的专业并拿到了奖学金。
然而,“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个念头时常盘旋在罗汉章心头,让他在刻苦学习专业的同时经常产生一种空虚感。这时,他加入了学校辩论社。受众多辩友关心时政、热议新闻的感染,罗汉章渐渐对新闻行业产生了兴趣,他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社会工作初衷在于从社会层面剖析问题与矛盾并制定助人自助的解决方案,这一观察现象的视角是与新闻业不谋而合的,记者所挖掘的正是事件背后的社会关联,而记者报道的意义在于揭示事件的社会意义,帮助大众获取认知参考。罗汉章的“新闻梦”萌芽了,他决心要当一名记者。
同学们在聆听罗汉章的新闻故事 (彭格格 摄)
“通过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因为并非新闻专业的缘故,要想在“新闻界”站稳脚跟,必须更加勤奋。因此在兼顾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他开始千方百计自学新闻专业。专业理论不足,自认内向的他硬着头皮去找系主任辗转要来新闻专业书单,背理论知识、看报纸参考变成了每日必修的一课;时间不够用,他开启清晨背书,、午休兼职,、深夜学习的模式,常常独来独往,被舍友冠上了“宿独分子”的名号;实习渠道匮乏,他凭着对新闻的满腔热血主动去找报社争取实习机会,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为同事派发报纸,并且积极争取每一次锻炼机会。回顾这段往事,罗汉章说:“你想拥有的东西比别人多,你所要付出的也就要更多。”
因为非新闻学专业出身的缘故,毕业求职时,罗汉章面临了更大的挑战。石沉大海的简历、面试官的质疑、同行间的竞争……都是他需要去跨越的鸿沟。但他并没有退缩,凭着一腔热血与刻苦精神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被《新快报》录用。“生活会教给我们很多,也使我们体验到很多,通过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他说。
“记者就是通过采访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生活”
提到记者这份工作,罗汉章说,“记者就是通过采访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生活,不断地在别人生活里收获感动,再把这份感动传承下去的过程”。他分享了两个新闻故事的采写经历,一个是《那场永远赶不上的婚礼》,另一个则是《一帮要开消防演唱会的帅小伙》,这也是罗汉章职业生涯迄今最感动的两次采访。
那位在婚礼前夕遭遇滑坡为救母亲而丧生的准新郎,还有那一群不顾家人反对借钱也要在全国开遍演唱会为大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的退伍军人,罗汉章还原了他们的故事,让读者看到生活的本真面目。
谈到突发事件的报道,罗汉章说,“高效是做新闻的一个关键词”。记者这个行业困难的地方就在于想要达到高效,就要与同行竞争,与时间赛跑。往往一个突发事件爆发,在赶去现场的路上就要先构思好如何去还原事件的过程,以及如何又快又准确地了解现场情况,采访哪些人,采访的角度如何等等。时间的有限要求记者必须要快准狠的抓住身边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这就是对一个记者最专业的考验与挑战。
同学们踊跃向罗汉章提问 (刘阳 彭格格 摄)
“迷茫很正常,先去实践最重要”
罗汉章的故事深深吸引着现场聆听的每一位同学。进入提问环节,大家迫不及待就新闻热点与新闻本身与他展开讨论。
说到药家鑫事件,罗汉章说“人在情境中”,提示同学们成长环境对人生发展的深远影响;谈到新闻传媒文化日益低俗化,“震惊体”充斥新闻标题的今天,他强调,自己做新闻的信念就是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起码让希望看到真新闻的读者有东西可看;对于“舆论引导走向”这一现象,他指出,虽然新闻力求反映真实,但不是事实,新闻是无限趋向于事实的事实,读者因此一定要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待新闻。
讲座尾声,在场有同学提出自己的迷茫,罗汉章答道:“任何事情都像一场游戏,只有接受游戏规则的人才有资格留下来。迷茫很正常,但先去实践才最重要。”(记者 郑湘谕 邵玺诺)
时间:Apr 19, 2017 3:32: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