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走进茶艺课堂,中外“合作”共品茶文化

录入者:宣传科-李阳发布时间:2024-04-28浏览次数:322

本网讯 茶香萦绕,品味悠长,茶叶在杯中轻舞飞扬,茶道礼仪韵味十足418日和424日的晚上,永利官网教务处蔡海云老师分别于实验楼506室为南国的中外学子们带来了两节别开生面的茶文化体验课。来自黎巴嫩、叙利亚、韩国、俄罗斯、越南等5个国家的9位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们欢聚一堂,共赏宋代点茶文化,体验盖碗泡茶。

宋代点茶体验课合照(彭亮语 摄)

点茶作画跨文化交融

以点香为引,蔡海云老师娓娓道出焚香、点茶、插花的技艺。她邀请中外学生合作完成各组的插花作品,装点桌面。在这过程中,蔡老师还特地为每位同学了一杯花,三种不同的香气交织,弥漫在教室内,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同学们细细品味着空气中的芬芳,品味着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蔡海云老师指导学生插花(彭亮语 摄)

留学生们体验插花(陈源霖 摄)

欣赏自己的作品(陈源霖 摄)

点茶实践环节蔡老师引领大家一同体验了温盏、拨茶粉、注汤调膏、击拂等步骤她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用热水将茶盏温热,并将茶粉拨入留有余温的茶盏。随着热水的注入,同学们轻轻搅动茶筅,将茶粉调匀成膏状。蔡老师强调,点茶就是一场视觉与触觉的盛宴,它让有色变“无色”,“无形”变“有形”。在多次击拂下,原本青色的茶汤逐渐泛起白色的泡沫,而“无形”的水则堆叠成了小小的“云山”。七汤过后,蔡老师提示同学们聆听那细腻茶沫缓缓爆开的声音,如雪花在耳边簌簌飘落。

同学们轻轻搅动茶筅(陈源霖 摄)

点茶完毕,就可以在茶面上“作画”了。此刻,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留学生们更是主动向中国学生请教要点其中一名留学生别出心裁地在茶面上,分别用家乡的阿拉伯字体与汉字书写下“中国”二字。这份创意不仅展现了他对学校的深厚情感,更凸显了他对中国及中国茶文化的深厚热爱。蔡老师对每位同学的作品一一进行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得到老师的肯定后,留学生们激动不已,尽管中文表达尚显生疏,但他们仍努力用中文向蔡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现场氛围温馨而融洽。

点茶作画跨文化融合(彭亮语 摄) 

学生作品展示(陈源霖 摄)

盖碗泡茶知茶道礼仪

在第二堂课中,蔡老师以两壶不同品种的茶——白茶与绿茶为开端,开启了盖碗泡茶的课程。她严格按照行礼、温器、摇香、温杯、润茶、出汤、分茶、请茶、品茶等多个步骤,演示了如何盖碗泡茶。蔡老师特别指出,温器的手法是十分重要的。她双手将碗盖轻轻翻开,并将碗口形象地比作钟表,指出应在12点位置注入热水。热水自上而下流淌,从碗盖到碗身,使整个茶碗均匀受热,这样有助于唤醒茶叶的馥郁香气;之后,右手拿茶拨在碗口6点处,左手在碗口12点处,协助将碗盖轻轻翻回原位。在操作的同时,她不忘向学生们传授经验温器和摇香可以很好的让茶香散发出来并请同学们上前用嗅觉去感受干茶的清香。在分茶这步,蔡老师着重提到“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应倒至七分满,以免客人喝茶时烫手。

学生闻干茶的香气(尹向红 摄)

此外,蔡老师请茶和品茶的礼仪进行了详细地说明:请茶时,需向饮茶人伸掌礼,用以示意客人喝茶品茶时,则应以右手持杯左手托杯为礼,切勿摸杯口对于不同性别的持杯方式,蔡老师也给出了指导女士持杯要“三龙护鼎”,男士持杯要“大权在握”。 

同学们品茶交流(陈源霖 摄)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课后采访中,蔡海云老师表示,开展本课程的初衷在于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科学认识茶的健康价值,在生活、工作中学会泡好一杯茶,提升人文素养对于当前网络关于“茶与咖啡孰优孰劣”的热议,她认为,年轻人对茶或咖啡的喜好并非是对立的,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和谐共存,日常的饮用应该结合自己的习惯及需要进行选择。她指出两次体验课各有特色,宋代点茶使同学尤其是留学生们深入体验了宋代的雅致生活领略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美盖碗泡茶,则让同学们了解茶桌礼仪,学会盖碗泡茶的完整流程,与茶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初步掌握了从茶的形、色、香、味四方面品鉴一款茶。

体验课剪影(陈源霖 摄)

来自黎巴嫩的留学生王慕德分享道,他在家乡时便对中国茶情有独钟对中国茶文化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对茶文化体验课堂充满期待而实际体验中所获得的知识也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同时,中国学生在包括翻译、操作上的帮助,以及言语上的交流互动,都让他感到十分愉悦。韩国留学生们对王慕德的观点表示赞同。虽然由于东方文化的相似性,他们生活中有更多接触茶的机会,但这次体验中点茶习俗和饮茶形式却是他们在韩国未曾见过的,这些新奇而有趣的体验让他们大开眼界,深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盖碗泡茶体验课合影(陈源霖 摄)

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世界数万里。通过亲身实践,留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精神。一杯中国茶,一杯好传承,近年来中国茶成为了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在未来,它也将被更多人所认可,为世界多彩文明添砖加瓦。/陈俊好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