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解读

发布者:科研处-张懿发布时间:2022-05-16浏览次数:14

一、编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交通物流作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交通枢纽功能强、物流产业规模大、市场主体成熟等发展优势,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具有厚实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按照交通强国战略和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要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市编制印发了《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分为发展基础、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广州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现状基础,研判“十四五”机遇和挑战。经过多年发展,广州建设物流中心在综合交通功能和设施完善、现代物流产业规模壮大、市场主体集聚等四个方面具有坚实基础。面对十四五机遇,《规划》提出着力解决我市交通和物流融合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短板,改变物流发展只充当“仓库保管员”和“搬运工”现象,八个方面挑战是:一是既有机场、港口综合承载能力不足,铁路、公路货站与产业功能区布局不匹配问题;二是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统筹,现有物流园区和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衔接不紧密,物流枢纽布局有待优化;三是国际物流大通道覆盖广度和深度不足,“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物流通道网络有待完善;四是智慧口岸建设需加快,通关服务效率、多式联运发展仍有提高空间;五是物流仓储用地集约化使用不足,交通物流设施建设落地难;六是物流产业处于产业链下游,投入产出率偏低;七是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发展不凸显,龙头带动效应有待提升;八是物流对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第二部分,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交通强国战略和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要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拓展大通道,打造大枢纽,建设大口岸,搭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完善“枢纽+通道+网络”大物流运行体系,加快推进“交通+物流+产业”“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枢纽经济新模式,推动物流组织模式和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物流提质降本增效,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奋力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全力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当好先行示范,为更好服务国家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战略和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做好支撑保障。

《规划》明确,到2025年,广州要构建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的交通物流网络,推动形成陆海空联动、区域协调互济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和亚太地区供应链组织中心,引领大湾区区域内外物流和供应链组织化、网络化、一体化运行,实现交通物流枢纽更加集约高效、交通物流通道网络更加完善通畅、物流服务效能显著增强的阶段目标。展望到2035年,广州要建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地。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海陆空同向发力,从四大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务。

1.打造大枢纽,构建“5+10+N”物流枢纽布局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规划》遵循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原则,重点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区、铁路枢纽等布局5个特大型物流枢纽,围绕重点产业区、珠江航道、铁路货站、高速公路建设10个大型物流枢纽,基于制造业、商贸业等价值园区规划N个物流骨干节点,优化形成以特大型物流枢纽为核心、大型物流枢纽为骨架、物流骨干节点为补充的“5+10+N”空间布局。围绕枢纽圈层化布局主导产业,建设承载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的国家物流枢纽,探索“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枢纽经济新模式,培育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新动能。

2.拓展“海陆空”大通道,完善畅通现代产业供应链。《规划》提出,打造“陆海空互济、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物流大通道网络,有机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明确织密“国际空中丝路”,加快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服务大湾区的航空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拓展国际货运航线,提升亚太航空货运枢纽和快件转运功能;与其他国际机场协同开展国际业务,做强广州国际航空物流品牌。拓宽海上丝绸之路航运通道,加强与国际航运联盟和班轮公司合作,巩固广州港至非洲、东南亚、地中海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地位,拓展欧美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完善陆路出境物流通道,加密区域性支线运输网,完善广州都市圈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构建通达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物流通道。畅通通达西欧、中亚、西亚、南亚的5条国际铁路通道,大力促进中欧/中亚班列扩量增效,依托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增城西站、大朗站等,建设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赋能建设“穗新欧”“穗亚欧”战略性经济走廊。

3.搭建大平台,推动现代物流高效服务。《规划》提出,建立多部门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平台,打通机场、港口、铁路物流及信用信息节点,推动交通、海关、边检、商务等公共部门信息开放共享,提升物流供需匹配效率;优化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协同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创新水陆联运货物监管模式,推动口岸通关全程无纸化、智能化。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多式联运服务网络。

4.营造大环境,引导交通物流融合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应急物流等现代物流新业态,探索发展网络货运、高铁物流、通航物流等现代物流新模式;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商贸服务业、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产销保障等,做强现代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商贸流通供应链、健全现代农业供应链;打造一批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领域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服务能力的“广州服务”供应商,推动物流行业联盟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拓展全球布局。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规划》提出了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领导、加强项目落地实施要素保障、加强规划实施评价和动态修正三方面举措。为确保规划落实,结合《规划》重大工程、重大事项、重大项目“三个重大”内容梳理,提出实施“十大工程”。

交通物流融合发展重大工程、重大事项

序号

任务名称

主要工作内容

时间节点

牵头单位

一、交通物流枢纽、节点优化提升工程(共7项)

1

交通物流枢纽新建工程

新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铁联运、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等3个特大型物流枢纽,及白云神山、广州高铁快运、花都狮岭、从化明珠等4个大型物流枢纽。

长期工作

市物流发展和供应链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广清指挥部

2

交通物流枢纽改扩建工程

对广州空港、广州南沙港等2个特大型物流枢纽,及龙沙汽车、黄埔新港、下元、花都港、增城开发区、小虎沙仔等6个大型物流枢纽进行扩建与功能优化提升。

长期工作

市物流发展和供应链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

物流骨干节点新建工程

新建龙溪、大岗、从化南、九龙、街北、太和、钟落潭等7个物流骨干节点。

长期工作

南沙区政府、荔湾区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4

物流骨干节点扩容工程

扩容提升鱼窝头、知识城等2个物流骨干节点。

长期工作

各区政府

5

枢纽集疏运体系完善工程

加快空港大道、福宁大道、黄金围大道、南大干线等主要城市道路建设,完善枢纽“最后一公路”集疏运道路,提升枢纽互联互通水平。

长期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各区政府、广清指挥部

6

与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

推动广州空港经济区纳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扩区范围。

2025年前

市商务局、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7

保障枢纽项目用地

争取对我市特大型物流枢纽用地规模指标的支持;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对物流枢纽、优质物流产业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保障给予支持,交通物流枢纽项目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予以保障。

长期工作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区政府

二、骨干物流通道网络高效畅通工程(共6项)

8

国际航空通道工程

积极拓展开通国际通航点,推动形成东南亚4小时、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争取更多货邮飞行时刻,支持航空公司灵活经营全货运航班,鼓励建设航空货运基地。

2025年前

市交通运输局、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省机场集团

9

加快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鼓励依托白云国际机场新设立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分公司),建设全货机航空物流基地。

长期工作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省机场集团

10

推进航空运输个性化服务,推动白云机场与国际机场建立合作机制,协同拓展国际业务。

长期工作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省机场集团

11

国际航运通道工程

提升公共航道、锚地适应能力,巩固至非洲、东南亚、地中海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地位。

长期工作

市港务局

12

拓展欧美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鼓励国际航运联盟及国际班轮公司在南沙港区增加航线;争取在南沙港区设立外贸滚装班轮航线;推进在南沙港区开辟干散货运输准班轮航线。

长期工作

广州港集团、市港务局

13

国际航运通道工程

吸引港航企业、物流企业、咨询研究机构等落户广州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国际港口协会、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交易所等国际组织合作,提升广州港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拓展境外办事处网络,支持本地港航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临港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

长期工作

市港务局、市商务局、广州港集团

14

陆路出境通道工程

启动广州至柳州铁路研究,打通东南亚、西亚方向快速铁路货运通道。

2024年开工

市发展改革委

15

支持引导提高广州铁路枢纽开行的国际班列规模,大力促进中欧/中亚班列扩量增效,强化中越、中老东南亚班列,赋能建设“广货广出”的“穗新欧”“穗亚欧”放射型战略性经济走廊。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

16

依托增城西站、大朗货站、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南沙港站建设综合型、中心型铁路物流基地,打造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强化货源组织和国际班列服务,推进口岸功能与枢纽融合发展。

长期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广州交投集团

17

区域干支线网络工程

配合省推动西江、北江、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形成以广州港为中心的水运网络。推动与中山、珠海等港口协同发展。

长期工作

市港务局

18

推动广连高速、从埔高速、南中高速、增佛高速等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公路货运通道,顺畅衔接出省高速通道。

2025年前

市交通运输局

19

陆海空通道互济工程

加快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运营。

2021年前

市发展改革委、广州地铁集团

20

鼓励港口码头建设“无轨铁路货场”,完善广州港的泛珠三角铁路“无水喂给港”网络,加快开通南沙港铁路海铁联运班列。

2025年前

市港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广州港集团、广州地铁集团

21

增强珠三角、西江、北江内河集装箱驳船运输服务,实现内河集装箱航线常态化运行。打造南沙港区驳运中心,利用南沙保税港区的启运港退税政策,拓展珠江、西江内河集装箱和以北部湾、海南为重点的沿海集装箱驳船运输网络。布局建设公路无水港。

长期工作

市港务局、广州港集团

22

推动围绕白云国际机场设立异地货站等航空集货点、开行“卡车航班”,重点推进建设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南沙综保区等一批共享异地空运中心。完善粤港跨境货栈模式,推进白云国际机场空铁联运体系建设。

长期工作

省机场集团、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23

枢纽互联互通工程

实施一批高快速道路工程,快速连接海港—陆港—空港物流枢纽。

2025年前

市交通运输局

24

加快完成南沙港铁路建设,形成由广石—广珠—南沙港铁路组成的C字型铁路物流网络。研究局部铁路联络线和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

2025年前

市发展改革委

三、国家物流枢纽与园区试点示范工程(共4项)

25

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试点建设

推进广州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试点建设。

2025年前

市港务局、广州港集团

26

申报国家物流枢纽试点

组织广州空港物流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铁联运枢纽等申报国家物流枢纽试点。

2025年前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省机场集团、广州交投集团

27

组织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推动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我市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项目建设。

长期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28

组织申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推动物流枢纽配套物流园区申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长期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

四、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工程(共3项)

29

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打通机场、港口、铁路物流及企业信用信息节点。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推动物流企业、枢纽园区、信用、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与专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

长期工作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

30

构建航空、航运“通关+物流”电子货运生态圈

推进白云国际机场电子货运试点建设,建立航空货运标准体系和航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2025年前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商务局

31

做强广州航运交易所,建设船舶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广东航运交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二期)。支持广州港推进进出口环节物流单证电子化、港航物流类单证无纸化,全面推行引航电子签证单系统的使用。

2025年前

市商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市港务局、广州港集团

32

强化物流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物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相关协会单位信用档案建设,整合交通、运管、工商、税务、金融等信用记录和信息,健全交通物流企业注册登记、税务征缴、行政奖惩等信用信息数据库。

长期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

33

发挥行业组织和社会征信机构作用,建立健全行规行约自律守信机制。

长期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

34

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海关、边检监管与企业信用挂钩机制,简化守信企业通关和边检程序。

2025年前

市交通运输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广州边检总站

五、货物流通效率提升工程(共2项)


35

提升通关体验和货物通关效率

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通关全程无纸化、智能化。

2025年前

市商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

36

协同推进“线上海关”“智慧海关”建设。配合完善相关平台改造建设,优化海关智能作业、智能查验。

2025年前

广州海关、黄埔海关

37

提升通关体验和货物通关效率

创新水陆联运货物监管模式,深入推进南沙港区和广州铁路货运站出口、过境、保税仓出仓的货物区站一体化。

2025年前

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市商务局

38

推广提前报关、预约通关等便利化措施,实行口岸物流“限时作业”。将口岸七天通关常态化机制及24小时智能通关模式拓展至广州各主要口岸。全面实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

2025年前

市商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

39

研究海陆空快速通行政策

研究机场与南沙港区、重要产业园区等全市重要物流枢纽快速绿色货运通行政策。研究扩大南沙港快速路进港路段通行费减免范围。

2025年前

市交通运输局

六、物流多式联运水平提升工程(共5项)

40

培育壮大多式联运经营人

加大多式联运经营人扶持力度,对优质多式联运企业给予优先办理服务。

长期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广州市税务局

41

建设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

以南沙港区为试点,建设海铁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积极谋划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设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将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打造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5年前

广州海关、市港务局、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

42

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站式”落地

以海铁公联运“一单制”联运机制为突破重点,系统研究多式联运外贸提单系统、信用证体系以及外贸保税运输机制等贸易规则,深入推进“一次委托” “一次保险”“一箱到底”“一次结算”一站式服务。

长期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港务局

43

开展多式联运机制研究

建设广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铁水联运各环节信息高度集成、业务无缝对接。开展陆空联运安检标准、操作流程、管理机制的梳理对接,构建联接腹地园区、企业高附加值商品的快捷物流服务网络。

长期工作

省机场集团、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44

加大运载单元集装化、标准化建设

支持行业协会和市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制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长期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

45

支持集装箱、托盘、周转箱等单元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以及托盘服务运营体系建设。推广第三方物流运载装备运营商统一经营模式。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

七、现代物流新模式集约高效发展工程(共7项)


46

建设冷链物流骨干网

建设“1个中心库+6个产地仓储库+7个销地骨干库”的冷链物流基地。

长期工作

市供销总社、市农业农村局、各区政府

47

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打造大湾区农优产品新型流通体系。

长期工作

市供销总社、市农业农村局、各区政府

48

发展邮政快递物流

推动广州邮政处理中心国际互换局升级扩建。

2025年前完成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

49

发展电商物流

依托特大型、大型物流枢纽,建设电子商务园区。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

50

支持保税物流中心开展跨境电商进口保税备货模式,创新公共海外仓运作模式。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

51

发展大宗商品物流

提升广州港作为内外贸集装箱干线港、煤炭和散粮中转港、商品汽车滚装运输枢纽港的功能定位。

长期工作

市港务局

52

将南沙打造成为服务西南地区的汽车整车出海大通道节点,发展汽车江海联运物流。

长期工作

南沙区政府、市港务局

53

做好应急物流保障

加快推进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白云区良田粮库、广州东部粮油储备加工中心建设。研究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人道主义物资空铁联运周转仓。

2025年前

市储备粮管理中心

54

推广网络货运

建立健全网络货运监管机制。

长期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

55

推动网络货运企业与专业保险机构互通合作。

长期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56

拓展航运产业新业态

打造广州航运服务总部经济聚集区,拓展国际航运金融、保险、法务等服务业。

长期工作

市港务局、广州港集团

八、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企业成链集群发展工程(共2项)

57

构建物流行业产业联盟

组建广州航空、航运物流产业联盟。

2021年前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港务局

58

壮大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产业集群

打造一批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领域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服务能力的“广州服务”供应商,积极引进国内国际现代物流和供应链龙头企业及其区域总部、营销中心、数字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

59

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开展针对性招商,积极推动一批现代供应链企业、产业项目落户。支持本土专业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创建物流服务品牌。

长期工作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60

着力培育壮大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拓展全球布局。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

九、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完善工程(共2项)

61

构建安全可靠现代供应链体系

围绕实施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增强支柱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2

支持流通业与相关产业线上线下跨界融合,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传统商业和流通业创新转型。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外贸创新发展,实现外贸全链条标准化、数据化。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

63

构建安全可靠现代供应链体系

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业向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延伸。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业态。

长期工作

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64

共建广州都市圈物流和供应链体系

深化广州与佛山、清远、梅州、云浮、肇庆、韶关等周边城市现代物流和供应链发展合作,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园区、物流枢纽港“三位一体”的物流枢纽集群。

长期工作

市协作办

65

推进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建立覆盖跨市域的商贸流通供应链,支持周边城市大型零售企业来穗设立采购和物流中心。

长期工作

市协作办

66

加大清远、云浮、梅州等都市圈内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配送中心的建设力度,推动岭南特色水产品、农产品经由广州枢纽“走出去”。

长期工作

市协作办

十、现代物流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工程(共4项)

67

制定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拟订《广州市精准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并印发实施。

2021年已完成

市发展改革委

68

制定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将《广州现代物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为《广州市精准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印发实施。

2022年前

市发展改革委

69

制定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

拟订《广州市重点供应链服务企业认定办法》,并印发实施。

2021年前

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70

制定支持电商和快递行业发展方案

制订《广州市支持电商和快递行业发展方案》,并印发实施。

2021年完成

市邮政管理局


原文出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www.gz.gov.cn

参考资料: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