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定位: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文学院)开设的各个专业,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根基。本专业突出母语素质与能力,在此基础上突出专业方向,强化英语能力,课程设置模式为“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英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本专业结合自身培养目标,确定办学定位,探索多元人才能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对口就业,坚持与时俱进,满足社会需求。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掌握语文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及电脑教学应用技术,能在中小学和教育机构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语言文字运用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以“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专长、提高素质”的原则。在注重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实际训练,使学生成为“基础实、能力强、有专长”的实用人才。
3、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4年,学分:161学分,修业年限:3~6年。
通过学习,本专业学生需达到以下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素质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了解本学科专业及专业方向领域的理论前沿成果及发展动态。
2.中国文化、语文教育、新闻实务、秘书工作、网络传媒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写作能力。
2.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能运用英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在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社会活动、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素质较高,具备创新创业的素质。
本科总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的毕业生,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304am永利集团官网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课程体系:
总学分、总学时及周学时分布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学时总数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学时分布(周学时) | ||||||||
理论讲授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14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
通识课程 | 必修课程 | 35 | 632 | 426 | 206 | 11 | 7 | 8 | 6 | 1 | 3 | 3 | |
选修课程 | 12 | 192 | 192 | 0 | √ | √ | √ | √ | √ | √ | |||
大学外语课程 | 必修课程 | 20 | 308 | 154 | 154 | 6 | 8 | 4 | 2 | ||||
选修课程 | 2 | 32 | 16 | 16 | 2 |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26 | 404 | 344 | 60 | 6 | 8 | 7 | 5 | ||||
专业必修课程 | 19 | 304 | 240 | 64 | 8 | 8 | 3 | ||||||
专业选修课程 | 31 | 496 | 416 | 80 | 2 | 2 | 2 | 8 | 6 | 11 | |||
综合实践 | 军训技能 | 2 | — | — | — | √ | |||||||
社会实践1 | 1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2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3 | — | —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4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 | 2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158 | 2368 | 1788 | 580 | 23 | 25 | 21 | 15 | 19 | 17 | 17 | — |
注:①本专业选修课程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28.5%。
②本专业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580学时,占总学时的24.5%。
③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含实践教学2学分,纳入社会实践学分。
④表内“综合实践”不统计学时,学时数另计。
⑤ “√”表示该项实践教学和通识教育选修课所在学期。
核心课程主要有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教育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秘书学、涉外秘书实务、新闻编辑、新闻写作。
校内实践主要是开设实训课。本专业开设的实训课有《创意写作》《古诗词写作》《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语文教学技能》《新闻采编实务》等。
另有课外实践活动体系,如古典诗词赛、辩论赛、普通话诵读赛、校园记者采访赛、新闻摄影比赛、整本书阅读等系列活动。
5、师资队伍: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7人、讲师3人;博士7人,硕士2人;南粤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名,校级优秀教师4名。
王毅教授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次获辽宁师大“优秀教师”奖,2004年被评选为大连市劳动模范,现任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2003年9月,在央视《百家讲坛》做《魏晋神韵》学术演讲。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担任辽宁省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吴晟教授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广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首届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现任中文学院副院长,兼任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与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项目6项。张宁教授为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点负责人,曾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翼群教学奖”(优秀教学特等奖)。唐晓敏教授为北师大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院长,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校创新人才。徐琼教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陆军学院执教20余年,获得过军队优秀教员、军区教学奖励基金、三等功和提前晋职晋级等奖励,先后在全国全军各类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约10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全国全军奖励。
6、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实验室:
为了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和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不断加大经费、管理、硬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结合学校无线和有线数字化校园网络,搭建了教学效果良好的各级各类实验教学平台,例如:数字语音室、云桌面实验室、专业语音室、智慧教室等实验室,构建了先进的基于云桌面技术的数字化实验教学环境。现有37间实验室,使用面积3747.6平方米,实验室面积和场地充足,布局科学合理,设施设备先进,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2)实习基地:
本专业现有实习基地6个,其中省级实习基地1个。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小学、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文化公司等,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学生兴趣发展、公务流程和公文写作、新媒体运营与网络写作与编辑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机会。近年来,本专业又积极开拓线上实习空间。任课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听课指导,修改习作,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深化、细化、具体化,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素质和能力。
二零二二年 九月八日